全国统一销售热线

0898-08980898
pc首页幻灯2 pc首页幻灯1
最新公告: ag真人官网平台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联系ag真人

0898-08980898

地址:ag真人广东省清远市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00-000-0000

邮箱:ag@zyzszygs.com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 ag真人官网平台 > 新闻资讯

ag·真人官网平台新中国文学记忆:《小兵张嘎

更新时间:2023-10-07 16:46:44

  ag·真人官网平台新中国文学记忆:《小兵张嘎穿越新中国七十年的文学长廊,有多少脍炙人口的佳作,不仅面世时被争相传诵,名重一时,而且历经岁月涤荡,至今仍珍藏在国人的记忆中。它们或因记录峥嵘历史而富于史诗品格,或因与时代同频共振而引起深刻共鸣;它们或以大胆的艺术创新赢得赞誉,或以隽永的文学形象深入人心;它们有的被改编成影视与舞台艺术作品,有的被谱曲传唱,有的成为书画家、雕塑家们的创作素材,在不同领域、以不同形式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光明日报》自2019年5月17日起,推出“新中国文学记忆”特刊,撷取七十年来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以对历史的回望,对作品的重读,对文坛旧事的重拾,和读者一起重温那一份温暖的记忆。《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10期选载了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2015年6月,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徐光耀文学创作研讨会”上,铁凝说:“徐光耀的名字,是抗战文学中醒目的存在。”自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徐光耀已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懈跋涉七十二个年头,创作文学作品两百余万字,其中绝大部分是描写抗战历史的。徐光耀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优秀作家,并成功塑造出“小兵张嘎”这样一个不朽的经典形象,与他的人生阅历和文学思想分不开。

ag·真人官网平台新中国文学记忆:《小兵张嘎(图1)

  徐光耀,原名徐玉振,1925年生,河北雄县人。他本来不想当兵,那时候当兵的口碑很差,是纪律严明的八路军改变了他的旧观念,引领他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民间自古有句俗话: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徐光耀的父亲是一位本分农民,生活各方面恪守古训,饿死也不许自己的孩子去当兵。徐光耀本人小时候对当兵的也没有好印象:“我从小见过的大兵,都是可怕的。他们进村就抢劫、打人、发横、污辱妇女……一说‘大兵来了’,老百姓就连忙逃遁躲藏,避之如匪贼。”他憎恨这些为害乡里的歹人,根本不想与他们为伍。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沦陷,中华民族面临灭种的危险。徐光耀幼小的心灵里激起一股慷慨之气:“我们都又气又恨,天天在地上画些小人,写上‘小日本’三字,拿起砖头来狠砸。我常常想,难道就没有岳飞吗?真要让人家登着脊背上马吗?”他开始向往有一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拯救危在旦夕的国家。1938年,八路军的部队开进他的家乡,让他看到了希望,“他们走着整齐的步伐,唱着雄壮的军歌,不打不骂,进了院子,抓笤帚扫地,拿扁担挑水。见了老头叫‘大伯’,见了年轻妇女就把眼睛掉往一边去。不笑不说话,出来进去尽仰着头唱歌。”他的内心开始起化学反应。

  后来,八路军的一个班住到了徐光耀家里,通过近距离的朝夕接触,徐光耀彻底了解了八路军。他认定这是自己的军队。八路军开拔后,徐光耀的魂儿也被带走了。他不顾自己只有十三岁的年龄,斗胆向父亲提出:“我要去当兵。”这大大出乎父亲意料,自然是不准,然而徐光耀完全铁了心,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我用消极对抗——连哭七天的手段,把父亲的心磨软了。”关键时刻,姐姐给予徐光耀坚定支持。她对父亲说:“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待在家里,也无非当奴。八路军看起来很正气,跟了去闯荡闯荡,不一定把孩子糟蹋了。就是真出了岔子,为抗日,精忠报国,名声儿也是香的!”“父亲辗转反侧,一夜不曾合眼。第二天,便请了私塾老师韩先生作引荐,带我到昝镇去当兵。”

ag·真人官网平台新中国文学记忆:《小兵张嘎(图2)

  就这样,徐光耀成了一名“小八路”。“我其实等于闭着眼瞎碰,碰上的却是正正规规的八路军,是由老红军改编的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特务营。这开脚第一步,我真算有点运气哩!”

  1939年春,徐光耀所在的部队与冀中民军合编为冀中民众抗日自卫军。他被调入“民抗”部锄奸科当文书。“民抗”改称冀中警备旅后,他又调到第6分区锄奸科当干事。从此直到抗战胜利,他一直活动在石家庄至衡水这段铁路两侧,跟这儿的人民共同度过了那血与火的残酷岁月。

  抗日战争给徐光耀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敌人太凶残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特别是1942年侵略者发动的“五一大扫荡”,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出动大批飞机、坦克,对我冀中军民进行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剿杀。“日本鬼子的汽车把遍地黄金的麦子轧烂在地上,骑兵包围了村庄,村庄烧起来,熊熊的火苗把黑烟卷上天去。步兵们端着刺刀,到处追着、赶着,把抗日群众从东村追到西村,又从西村追到东村。遍地是‘嘎嘎嘎咕咕咕’的枪响,遍地女人哭孩子叫。”扫荡中,侵略者杀害、抓捕无辜群众数万人,欠下累累血债。

  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冀中军区部队奋起抵抗。他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无数将士为国捐躯。作为幸存下来的战友,徐光耀的心中打下了深刻烙印。“敌人下最大决心,拿最强兵力,做最细计划,用最阴狠手段,对冀中军民下了最恶毒的黑手,真是腥风血雨,九死一生啊。”“多少个英雄倒在血泊里,多少个战士牺牲在枪弹下,多少个地方工作人员,投河的投河,跳井的跳井,有枪的把打光了,剩下最后一颗打碎了自己的头。”

  那一年,徐光耀十八岁,识字不多,家信还写不大通,更别提写小说了。但是,了解到的英雄事迹越来越多,自己所受的感动也就越来越强烈。“不仅感到那些战士和英雄们用鲜血创造的事迹,很伟大,很壮烈,就是自己也参加在内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也感到是很不平凡的了。”他逐渐意识到记录英雄事迹的必要性,也偶尔会想到如果有人把这些编成书,实在太好了,也太应该了。

ag·真人官网平台新中国文学记忆:《小兵张嘎(图3)

  战斗间隙里,徐光耀坚持读书识字。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ag·真人官网平台,他开始写些战地通讯、歌词、快板之类,发表在《火线报》《冀中导报》和《团结报》上。1947年,徐光耀争取到一个难得的机会,赴华北联大文学系学习。他刻苦攻读,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做研究生。虽然时间不足一年,却给他后半生的文学事业奠定了基础。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心里萌生了写小说的念头:“表现‘五一大扫荡’那段斗争的责任,自己也应该担负一下,不一定非指望别人不可了。”他开始做各种准备。他有意识地回忆抗战经历,并且“订了个小本子,把这些随时跳上来的人物、事件、场面,都捉住记进小本子去。”1949年4月,徐光耀所在部队转入和平练兵环境,他立即向组织请假投入长篇小说创作,并很快完成,这就是他的成名作《平原烈火》。该作1950年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正面描写中国党领导的八路军艰苦抗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为后来蓬勃兴起的战争题材创作铺下了第一块基石。小说甫一出版,即引起广泛关注。读者纷纷来信索书,很多学校、工厂、报社也竞相请他去做报告。他本人也因此被选送到中央文学研究所,并于三年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圆了作家梦。

  据介绍,徐光耀当年创作《平原烈火》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抗战中牺牲的司令员王先臣的遗像挂在墙上,他是在烈士的目光里构思写作的。他觉得抗战的荣光属于王先臣等为国捐躯的先烈们,他们为救亡而死,是民族英雄。他把自己看作一个老战士,一个幸存者。“我幸存并且分享了先烈们创立的荣光,靠的就是他们用破碎的头颅和躯干,搭桥铺路,奖掖提携,使我熬过来了!”“那么多战士死在疆场,活下来的人有责任、有义务,来传扬他们的英勇精神。”徐光耀的谦逊品格以及他对烈士的感恩与礼赞,充分展示出其宽广胸襟,也铸就了其文学创作的深厚底蕴和恒长生命力。

  《平原烈火》里有个十三岁的小八路,名叫“瞪眼虎”。生活中实有其人,据说是赵县县大队的小侦察员,在冀中小有威名,留下了很多非凡的故事。徐光耀虽然只见过他一面,但是,他倒挎马枪、斜翘帽檐的逼人野气和泼辣风姿,给徐光耀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徐光耀就在《平原烈火》中取用他的名号,结合另外一些人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小八路形象。在这部小说中,“瞪眼虎”不是主要人物,而且出场晚,着墨不多,虽然给读者留下了较深印象,却还有很大开掘空间。曾有老朋友对徐光耀说:“咳,你那个‘瞪眼虎’开头表现还好,像是挺有戏的,怎么不凉不酸就拉倒了呢?”老朋友的话击中了他心中的遗憾,也为后来写出“小兵张嘎”埋下一株嫩芽。

  徐光耀内心对“嘎子”型人物有种偏爱。他多次说过:“我是个刻板、实在、不懂变通的人,我很不满意自己这种性格,实在人常做窝囊事,不懂变通更是凡事吃亏,即使日常社交,刻板人也不讨人喜欢。嘎子,则活泼洒脱,灵活机动,临机有新招,遇事有闯劲,在人堆中尤为惹人喜爱。我自小便恨着自己,羡慕嘎子。”简单说,徐光耀首先是位宅心宽厚的仁者,他同时又十分欣赏能够适时而动的智者,并且坚持向他们看齐。可见他最终是位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人生的理想主义者。徐光耀有这样一种人生选择,一辈子或许会活得辛苦些,却是令人非常尊敬的,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小兵张嘎》的创作环境有些特殊。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徐光耀被错划为,“开了数不清的会,写了几大摞‘检查’,终于‘斗’熟,‘挂’了起来。”他无工作,无任务,无会可开,无文件可看,无所事事,整天关在屋里,对着白墙空想。越想越想不通,自己怎么成了“分子”?他差点儿疯掉。这个时候,他昔日的战友“瞪眼虎”跳到眼前。“在他后面,还跟来往日英豪,少小伙伴,活跳热烈,一队人马。一时间,在我身前身后,军歌嘹亮,战火纷飞,人欢马叫,枪炮轰鸣,当年战斗景象,充满我的四周,不但占据了我的整个生活,甚至挤进我的梦境。写作开始后,几天之间,我就吃多了,睡实了,脸色红润,愁云惨雾一扫而光。”

  每说到这段经历,徐光耀言辞中都略带自嘲,认为是转移精力取得意外成功。想想,一个忠诚的战士忽然间蒙受不白之冤,其思想的苦痛确实会沉重到难以承受。转移注意力,自我拯救成功,也可见他意志的强大。我想到的是另一层面:徐光耀在巨大的个人委屈面前,坚守信仰,坚持忠厚做人,并在创作中始终不渝坚持自己的信仰,弘扬乐观、正派的生活作风,为读者传递浩然正气,这确实是弥足珍贵的品格。

ag·真人官网平台新中国文学记忆:《小兵张嘎(图4)

  小说《小兵张嘎》之所以受到数代读者喜欢,并且至今长盛不衰,除了由于其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活泼、机智的人物形象,也由于流贯其间的不畏强敌、奋勇抗争的英雄精神,以及不随波逐流、坚守人间正道的人格召唤。

  徐光耀说,他很早就想写“嘎子”,最初的篇名叫《刘故得儿》,“故得儿”是雄县方言,是“嘎”的意思。他多年来准备了很多材料,却一直没空动笔。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ag·真人官网平台,他终于决定把它写出来。当时身体很虚弱,写小说怕坚持不下来,他就决定写电影剧本,以为剧本不必像小说那样字斟句酌,会比较省劲。没料到事情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剧本写到半截,遇到一个“拦路虎”,沉思再三,始终无法突破,他只好转而去写自己熟悉、擅长的小说。又是没料到,小说写得相当顺利,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再回头拾起电影剧本,“拦路虎”也很快投降,只用了半个月就搞定了。

ag·真人官网平台新中国文学记忆:《小兵张嘎(图5)

  1961年年底,《小兵张嘎》在《河北文艺》发表,次年又出版了单行本。小说的成功增强了徐光耀的信心,他把电影剧本寄给了著名导演崔嵬,得到崔嵬认可并很快投入拍摄。1963年,电影拍出来并在全国公映,迅速引起很大轰动。

  说到同名电影,徐光耀对导演崔嵬心存感激。他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电影是威力最大的宣传工具,一部好的话剧一年能有十万观众就很了不起了,一部受欢迎的电影一周就能有十来万的观众。我的小说《小兵张嘎》已重印了二十四五次,发行了二百多万册,但影响力比电影《小兵张嘎》还是差远了。此外,电影《小兵张嘎》确实拍得好,导演、演员、摄影、美工都很厉害,总体创作实力很强,不可多得。”

  同时,徐光耀也坦诚地表示,自己更喜欢小说版《小兵张嘎》。他说:“我这一辈子写的东西不多……就《小兵张嘎》算得上是有脸面的品牌。我个人觉得小说比电影更有看头,我在小说上下的功夫更多。如果读者要从作品里看到人性,看到生活的本质,与电影相比,小说《小兵张嘎》更能满足读者。”他的观点也得到一些评论家的支持,如“电影相较于原著小说,情节结构更为紧凑单一,主要围绕老钟叔送给嘎子的木枪为叙事线索展开故事,将其他情节适度进行弱化,借助演员的表演使张嘎子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具象,性格特征也更为突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及原著小说的细节描写更贴近人心,生动活泼”。

ag·真人官网平台新中国文学记忆:《小兵张嘎(图6)

  《小兵张嘎》问世以来,受到读者广泛喜爱,并得到很多专家好评。铁凝评价:“一个作家终其一生,能够创造出一个或几个让万千读者记住的人物形象大约是所有身为作家的人的梦想。因为一个有血肉有光彩有筋骨的人物进入读者内心并长驻其中实为不易。若是做到了,那便是文学对作家最奢侈的回报吧?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里,‘嘎子’已是一个无可争议亦不可替代的经典的孩子形象。在得知了徐光耀先生创作《小兵张嘎》前后的故事后,我曾经感慨说:‘他用他的笔让嘎子活了,而被他创造的嘎子也让他活了下去。他们在一个非常时刻相互成全了彼此。’”高洪波认为:“ 《小兵张嘎》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它能使不同年龄的读者手不释卷,也能让不同国度的小读者爱不释手。在阅读中,那充盈在字里行间的儿童情趣,令人忍俊不禁;那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神奇的斗争生活,又让人迷恋和神往。而全书的小主人公张嘎,以他特有的魅力,走进小读者心中,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亲密的伙伴。这种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文学园地里的珍品和奇葩,其审美意义、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该作因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曾经获得许多文学嘉奖与崇高荣誉,被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大会授予一等奖,获选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等五大部委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编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大系”“共和国儿童文学名著”等书系,选入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推荐阅读丛书,等等。

  崔嵬执导的同名电影,曾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儿文艺评奖电影类一等奖,数十年来一直活跃在银幕上。每年暑假,都会放映《小兵张嘎》。每一次公映,观众的热烈反响都有增无减。安吉斯扮演的嘎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最终大获全胜,很容易获得观众的共鸣。嘎子的英气与嘎气,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童年记忆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孩子们看完电影《小兵张嘎》,常常会情不自禁围拢一起,争着扮演嘎子,以木棍做钢枪,来一场捉鬼子游戏。在审美带来的欢愉中,在模仿、游戏的过程中,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精神种子已悄悄植入小观众的内心深处。

ag·真人官网平台新中国文学记忆:《小兵张嘎(图7)

  我第一次接触《小兵张嘎》,是通过看电影。上小学那会儿跟着爷爷奶奶住在部队大院,每逢节假日,大院里的礼堂都会放电影,放得最多的自然是历史题材的影片。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在银幕上认识了这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小英雄。

  那个时候看电影,是能够真正看进去的。老式礼堂的环境远不如现在的影院这么安逸,然而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大家都极为珍视那仅有的一点儿文化娱乐,在看电影的时候自然极为专注,人人都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中。那时的电影ag·真人官网平台,由于制作技术所限,没有华丽的特效去抓观众的眼球,故事的编排与演员的演技就成了作品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也正因此,很多经典片段成为观众一辈子的记忆。

  我一直记得电影里的这个片段:为了掩护八路军伤员撤离,嘎子的奶奶被敌人抓住,被反捆着押到村里的场地上。狼烟四起的村子,狰狞丑恶的鬼子与伪军,沉默却难掩愤怒的村民百姓。面对鬼子队长皮笑肉不笑的“劝诫”,奶奶的眼神里满是不屑与厌恶,睙都不睙他一眼。就算被恼羞成怒的敌人用枪托狠砸,甚至最后被气急败坏的鬼子队长枪杀,她的倔强与尊严也只允许她咬紧牙关,不吭一声。此刻,这位地地道道的中国北方农村的普通劳动妇女,浑身上下透着崇高与壮烈。这一切被躲在人群中的嘎子看得真真切切,他心中该是一种怎样的悲愤与痛苦!然而那会儿,我的心中只有一种感觉:怕。

  能不怕么!跟嘎子一样,我从小跟奶奶生活。“奶奶”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意味着整个世界。我在懵懂间第一次意识到,坏人会毫无顾忌地让你失去生命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人,然而你并没有能力去保护那个人。嘎子那种孩子式的无能为力的悲愤,让同为孩子的我感同身受,也让我看到了英雄成长路上所必经的磨难。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文艺”似乎与自己渐行渐远,那个机智勇敢又嘎里嘎气的小八路也埋藏在了记忆深处。直到最近,重温小说《小兵张嘎》,我又一次心潮澎湃。透过字里行间再去看原先那位机智勇敢的小八路,我突然发现,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用自己与周围人的亲身经历塑造了他;而他也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表达了作者与时代的期许。

  嘎子有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理想。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把鬼子打跑”,打走了鬼子,还要坐火车、开飞机、开轮船,用飞机保卫家园,用小火轮送杨大妈下天津卫。

  嘎子有属于自己那个时代又超越自己年纪的勇敢。他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初生牛犊不怕虎,鬼不灵一战,为了引鬼子主力进包围圈,敢以身犯险深入虎穴,绝无惧色。

  嘎子有属于自己天性的担当。带着玉英从杨大叔家出走投奔八路军,怕二老伤心,借故支开了他们,不仅临行前备足了柴火和水,还用画笔告诉二老自己的去向,里外里透着善良与嘎劲儿。

  嘎子经受了种种锤炼。冒充送鸡蛋的勇闯敌院,然后择机选点,用狗尾巴拴鞭炮的嘎办法,引诱鬼子伪军中计。仅凭这一点,“小侦查员”实至名归。

  嘎子获得了成长与升华。从缴获第一支枪开始,上缴枪,再得枪,藏枪,准备再次上缴,到最终因功授奖配上了枪。“枪”成了嘎子内心情感与愿望的象征,而最终配枪,也让嘎子实现了从一个嘎小子到少年英雄的成长。

  理想、担当、奋斗、锤炼、成长、升华,这些平素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字眼,构成了我面前这位小英雄的肌理。几十年大浪淘沙,从铅字到影像,从意象到形象,正是这诸多期许,让《小兵张嘎》成为新中国老中青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小兵张嘎》没有华丽的描写,更没有描写华丽。它就是用一个生长在华北大平原、吃大平原麦子长大的农家男孩儿的成长经历,向我们诉说了那段烽火岁月中每一个者都可能会有的心路历程。尽管已经过去了六十年,现在读起来,仍然能够感觉到行文之间那股浓浓的烟火气,让人熟悉,让人踏实。《小兵张嘎》描写的就是生活。无论是短暂的岁月静好,还是经年的烽火连天,它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农村最普通最基层的每一天。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拯救人民命运的,只有人民自己。现在看来,这种激扬的人民情怀,这种对人民深沉的敬重与爱,正是作品具有持久生命力与感人力量的原因所在。

  其实,《小兵张嘎》也有属于自己的华丽。嘎子用他自己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语言,向所有读者展示了那段苦难岁月中平凡而壮美的画卷。从这幅画卷中,我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痛苦却铿锵的脉搏,能听到微弱但不屈的声音,能看到吃力但坚实的步伐,更能看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扛起那个时代的民众的群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展示历史的创造者,展示创造的成就与荣耀,还有什么会比这更华丽呢?

  有一次,我在给一所高校的学生们作讲座的时候,问他们是否看过《小兵张嘎》,台下有不少人回答说看过。当我问到是小说还是电影的时候,又有不少学生们低声说:“不是电视剧么?”我突然有点儿失落,是因为学生们眼中的小英雄与自己心中的小英雄有差距,还是因为学生们对如此经典的文化符号不甚了解,我说不好。是啊,在这个“多元”“包容”的时代,哈利·波特、美国队长、蜘蛛侠、钢铁侠早已成为时下年轻人追捧的新的英雄,他们上天入地,惩凶除恶,匡扶正义,在他们身上确实可以看到正义、善良与勇敢,然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些是别人的故事。我们讲文化自信,我们也有值得自信的文化,比如嘎子这样承载着民族与历史记忆的小英雄,他不该湮没在发黄的记忆与喧嚣的现实中。

  让人欣慰的是,在这个新时代,仍有无数跟嘎子一样有理想有担当的小伙伴们,正在奋斗与锤炼中成长,谱写着属于自己时代、自己青春的芳华,我想,激励他们的,一定有那些用自己的信仰、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去谱写自己故事的英雄。

  嘎子从没忘记他的初心,也从没忘记他的使命,而他的故事,也会让他在新时代的小伙伴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ag·真人官网平台新中国文学记忆:《小兵张嘎(图8)

  小说《小兵张嘎》1962年出版以来,再版了20多次,并被译为英、印、蒙、德、泰、朝、阿拉伯、塞尔维亚等多种文字。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小说和电影一等奖。

  1963年,电影《小兵张嘎》由崔嵬和欧阳红樱联合执导拍摄完成。1964年,在90万人参与投票的“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获得“导演奖”。2005年,电影《小兵张嘎》列入“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2014年,电影《小兵张嘎》被中国电影基金会列入首批5部被“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修复的电影。

  2004年7月,由徐耿执导,谢孟伟等主演的电视剧《小兵张嘎》登录中央电视台第八频道,成为该频道年度收视冠军,随后又在央视少儿频道和省级卫视等十余个频道播出。据《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5)》报告显示,《小兵张嘎》播出时段单个频道最高平均收视率为12.44%,在同类型的红色经典电视剧中排名第二。

  2005年,由孙立军执导,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北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动画电影《小兵张嘎》上映。该片荣获第11届中国政府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

  以《小兵张嘎》为蓝本、刘晓邑导演的木偶肢体剧《小兵张嘎·幻想曲》在2016年全国校园戏剧节上斩获优秀剧目奖和校园戏剧之星奖,并成功走出国门,受邀参加了2016年英国爱丁堡艺术节,2017年俄罗斯“金萝卜”全俄儿童及青年艺术节、英国伦敦南岸艺术节、罗马尼亚锡比乌青少年艺术节,进行交流演出,获得热烈欢迎。

网站首页 | 关于ag真人|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成功案例| 科普知识| 发展起源| 联系ag真人| 客户留言|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12-2023 ,AG真人官网平台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鲁ICP备2021030464号